Thursday, September 16, 2004

I must have done something good!


Oxford Posted by Hello

I must have done something good.
經過18 小時的航程,11500公尺的高空,跨越了歐洲大陸,波羅的海,經過奧斯陸以及赫爾辛基後,倫敦就在眼前。九月的倫敦清晨冷的刺骨,就給我一記下馬威,從熱帶地區的熱情跟體溫幾乎就難以適應英國的懸殊溫差。希斯羅Heathrow機場六點鐘就擠滿了多數要準備唸書的留學生,印度人,中東人,南美人等等,無獨有偶,幾乎留學生們都是駝獸的裝備,筆記型電腦加大背包,另外再拖著兩大行李箱,這幾乎是所有入關學生的標準配備。

最麻煩的就是要經過冗長的等候 Medical test 醫療檢查才能通關,這項醫療檢查主要是針對熱帶地區與開發中國家的入關旅客規定,將近兩個小時後,我才完成瑣碎的醫療檢查,並且出關。希斯羅機場是一個相當國際化的機場,對外交通也格外方便,機場並有義工協助初次入境英國的留學生交通問題,穿著鮮黃色的T-Shirt,手上拿著黃色紙板寫著: Student.? Need Help? Please Ask Me! 相當引人矚目,我請了這位義工Rome 幫我找到通往牛津coach 接駁車,Rome 協助我買了車票,大約花費20英鎊的費用,約五十分鐘就到牛津城了。Rome 告訴我,針對海外留學生的機場義工服務是在九月份學校開學與一月份語言學校開學期間,幫助很多第一次來英國唸書的學生。這項服務相當貼心,更是打破我對英國人事不關己的刻板印象...

從機場獨自到牛津,有了Rome 先生的指點,ㄧ切都相當順利,對英國的第一印象,除了氣候稍差之外,英國人給我相當不錯的印象,接駁車和藹司機先生相當友善的幫我放置兩大箱行李,車上ㄧ位長住牛津的老婆婆,穿著紅藍綠相間的大紅外套,配上紅色長褲,戴上優雅紅綠藍相見的帽子,英國女士一派的作風,相當友善告訴我牛津的美好生活。

但天氣實在是冷,到了牛津市區的公車總站Gloucester Green,我冷的頻頻發抖,已經接近正午時間,但溫度卻只有12 度左右。與學生會小惇同學聯繫上後,我暫住在一位台灣學生St Hugh’s 學院的學生宿舍。這是一個相當純樸的學生宿舍,交誼廳有鋼琴,有24小時電腦使用,宿舍正門前是一塊綠色圓形草坪,格局雖然不大,但可以小而精緻。

St Hughs 學院據說牛津39各學院中,最沒有效率的行政單位,牛津大學的辦校模式是由各學院自籌經費,自行招攬學生,學院間自然有不同的風格跟不同的官僚習氣。學生們口傳經典的形容: 你這個人很St Hughs . 就代表這個人很懶散沒有效率。雖然我尚未能見識到自己的學院Templeton College 坦伯頓學院的風格,不過倒是很希望學生證拿到後,能深入參觀各學院的不同風格。最想要去的,還是哈利波特拍片的Christ Church 大廳場景。

St Hughs 位在Banburry Road 盡頭,往下走約一刻鐘的時間就進入到牛津市中心Central Oxford。簡單落腳之後,我就拿著地圖準備以雙腳徒步行走牛津城。下午三點鐘出發,短短的三個小時,我開始發現到牛津無窮的驚喜,一片磚瓦,ㄧ片石板,都述說著光榮的故事。牛津城的路標,靜靜的標在每條街的頭尾牆上,以沉穩石版展示街名……


我此刻的心情就如同真善美電影中的一段場景,Julian Andrews 茱莉安德魯斯再湖濱唱的一首歌:I must have done something good. 初到牛津,我就被這裡的一草一木,古老建築與優雅的環境所吸引,ㄧ切是這麼的井然有序,路上相遇牛津人總是點頭微笑,雖然進入初秋,牛津城的顏色也慢慢的從絢麗變成沉著,但對我來說,是我生命空白畫布即將劃下美好ㄧ頁的開始…..

Tuesday, September 14, 2004

Review: 091304 Away from Taiwan

楔子

我在八月底結束了長達四年的工作後,接下來在不到兩週的時間,結束北部的蝸居,打包赴英。這可能將是我在國外獨立生活的寶貴經驗,赴英之前,上海商業銀行外匯部的林智慧小姐借我一本書,郭正佩小姐的思慕巴黎,一個在異鄉生活的遊子寫下的巴黎給他的甜美回憶,這本書對我啟發極大,牛津的一年生活我要記載下來,我帶了一支錄音筆,筆記型電腦,威達友情贊助借我的數位相機,我希望能夠將牛津的一景ㄧ物,早上吵醒我在窗台上的松鼠,入秋早晨伴隨著濕土的氣味,100%保鮮在我的回憶裡,我相信這會是我人生極重要的一段生命發展,我不再去想昂貴的學費,錢再賺就有,但生命只有一次無法重新再來。別了! 我在台灣的朋友,我的家人。我要高聲讚美上帝,給我這一個寶貴經驗,來了! 牛津、英國,這個充滿文學藝術與文化的多元國家。


工作四年後有機會重新回歸學生身分,這更是格外珍貴跟昂貴的一段體會,放棄很好的工作與同事,居高不下的英鎊(一英鎊比60台幣)所造成的學費負擔,都是極高的成本考量,不過我還是咬著牙捨去這些牽絆著我的客觀考量,佛家說的好,有捨才有得,當兩手握滿,還能撿起地上的東西嗎?我學到了很重要的功課,生命就是一連串的經濟活動,任何的經濟活動跟決策的產生,都是一連串的TRADE OFF,衡量出國這回事,到英國唸書給我帶來極大的成本。我也再抵英國的第二天,開始振機疾書我這兩天在機上跟落地英國的一點ㄦ體會……


登機前的一二事:母愛超重,加稅20000多元
說起登機前的準備,我最要感謝媽媽。出發前幾天常常看到母親坐在我的兩大箱行李前,口中念念有詞,腦中反覆進行各種scenario analysis,希望準備的行李能夠完全應付我在英國遇到的狀況。母親更是充分運用行李箱的空間,有空間就塞、見縫就插針,可以說到滴水不漏,鞋子裡塞菜瓜布,衣服口袋裡擠茶包或咖啡即溶包,幾乎連蟑螂與鼠輩都要望行李興歎,紮實的行李箱裡幾乎連蟑螂與鼠輩寄居的地方都沒有。滿滿的母愛讓行李沉甸甸的,讓媽媽行前這幾天更是多了幾根白髮。

登機前的入關發生了一段插曲,我帶著重達50公斤的兩大箱行李,肩上ㄧ個大背包,再加上一台筆記型電腦,連拖帶背著比我體重還要重的家當準備通關,不過以國泰航空的行李負載標準,託運行李超過20公斤,每多一公斤要打稅1000元,航空員考量我是留學生額外通融多給我五公斤的重量,但還是超重20多公斤,打稅下來將近要兩萬多元的託運稅金,比我機票19000要貴。在母親跟海關好言溝通下,兩造達成協議,我放棄了吃重的一些食品跟書本,降低行李重量。最大一只行李箱29公斤勉強可以免費拖運,剩下的將近20公斤行李,筆記型電腦與大背包則是隨身攜帶,那幅景象就像是隻駝獸。

登機後,我還哭了,機上音樂播放的是德佛札克的新世界交響曲,其中改編成『念故鄉』的旋律更是讓我眼淚徹底狂瀉…..就是這種感覺,在奔向新世界的未知旅程,我帶著滿滿的故鄉回憶起飛,作為我的後盾,讓我大膽展翅飛向自己的方向。

香港赤遢角機場短暫轉機後,我心情慢慢平復,並且跟著機上安排進入英國的生活作息,吃了豐盛的晚餐: 椒子忌廉汁燴牛肉beefstew in paprika cream sauce, 莞荽薯蓉及蜜梨醃肉炒四季豆mashed potatos with parsley beans with pear and Bacon. 薑汁燉奶Milking pudding with Ginger Juice. Mesculin Salad with Balsamic Vinegar.
以香料與馬鈴薯為主菜的英國食物挑起了我的胃口,我開始對英國有了更多的期待。

我希望以後我的墓誌銘生平紀錄將記上: 2004-2005年黃公在英國牛津大學求學,該段期間…..,…..的生活體驗就待看官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