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pril 08, 2005

我愛馬糞-快樂菜單


Banana Muffin Posted by Hello
我愛馬糞。

馬糞,又叫Muffin,又叫麥芬。加入香蕉後,就是香蕉Muffin,原本垃圾食物就會變成快樂食物。

這幾天,因為天氣很鬱悶,小組報告的東西一直沒有進展,外面在下雪,也沒法出去跑步,打開冰箱,看到三條熟透淤青的香蕉,就想作Muffin。香蕉麥芬很簡單做的。據說香蕉含有一種稱為生物鹼(alkaloid)的物質,生物鹼可以振奮精神和提高信心。而且香蕉是色胺酸和維生素B6的超級來源,這些都可以幫助大腦製造血清素。

因香蕉含有稱為「智慧之鹽」的磷。又有豐富的蛋白質、糖質、鉀、維他命A和C。同時纖維質也多,堪稱相當好的營養食品。其鉀的功能有益高血壓,也適合便秘、肌膚粗糙者食用。而乳酪含乳酸嗜酸乳桿菌,是對人體有益的菌,不單可幫助消化,更可抑制酵母菌的生長,還可幫助人體免遭其他菌的入侵。所以早餐吃營養豐富的食物,既可幫助你一天裏充滿活力,更可令你抵抗病菌入侵。
ㄧ想到香蕉好處如此之多,更馬上加強我立即做香蕉麥芬的行動力。

烤了三個香蕉麥芬,溫暖奶油以及香蕉味道頓時紓解我煩躁的心情,外面飄雪,我躲在屋裡,一杯熱茶,還有麥芬,這就是我今晚的快樂菜單。

香蕉麥芬 Banana Muffin
出處(或提供者): Duckping 《1999/2/8》 難度: 弱智級
材料:
A. 1個蛋, 1/3杯融化的奶油 B. 1又1/2杯麵粉, 3/4杯白砂糖, 1小匙Baking Powder, 1小匙Baking Soda, 1/2小匙鹽 C. 3根熟透的香蕉泥

做法:

將濕性材料A混合均勻. 將乾性材料B拌勻. 將B加入A中, 拌勻. 將C加入麵糊中, 將生料全部拌勻. 倒入模型中, 以175度烤20~25分鐘即可.
如果沒有麥芬模型,不要難過,也不要破費去買,超市有賣紙模型,75個紙模型只要一鎊,將麥芬泥到在紙模型裡,還要放進馬克杯當中,就可以烤出玲瓏有緻,色香味俱全的香蕉麥芬。PS: 如果沒有放進馬克杯塑形,可能麥芬泥太重會壓垮紙模型,就會真的變成ㄧ坨”香蕉馬糞”…..

Tuesday, April 05, 2005

劍橋行-遺珠之憾


我還會再到劍橋的
因為我還沒有Punting 以及到Orchard 喝下午茶…………………………

劍橋南邊的Grantchester Village,距市中心兩英里遠。它幾乎與劍橋大學一樣古老,且遐邇聞名。700多年來,劍橋大學的學生,如Bacon培根、Hamilton彌爾頓、Wordsworth華茲華斯、Newton牛頓、Dalwin達爾文等等,都曾或步行或騎馬或划船,到這裏郊遊。這裡的果園Grantchester Orchard,是拜訪劍橋的ㄧ個最重要的景點。據說是1897年春天的一個上午,一群劍橋大學的學生,要求果園主人允許他們在鮮花盛開的果樹下面,而不是像往常那樣在果園旁邊的房屋裏用茶。他們大概沒想到知道,這一小小的舉動竟開創了劍橋的一大文化傳統。學生們在果園裏品茶的消息在劍橋大學各學院傳開。對於劍橋的學生、學者來說,果園很快便成了位於劍河上游的一塊勝地。
果園的名氣越來越大,觀光客據說是可以從Grantchester Grind,步行或騎車,或撐著方頭平底船沿劍河而上,穿過劍橋後園The Backs整齊優美的環境,去盡情享受那彎彎曲曲的Granta河畔的平靜與安寧。劍橋大學一年一度的畢業舞會The May Balls期間,那些通宵狂歡之後睡眼惺忪的青年男女,習慣撐船來到果園,享受一頓別具一格的戶外早餐(通常包括香檳酒和草莓)。這個傳統聽說還延續到現在。

果園在劍橋人的心中已經佔據一席之地,也已成為成千上萬到劍橋觀光的遊客普遍歡迎的一個目的地。夏日的夜晚,在果園上演莎士比亞、莫札特和其他名人名作的新傳統,已成為當今劍橋藝術節的一個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所以真的建議大家不妨去看一看,體會一下坐在果樹下面的帆布躺椅上品嘗英式下午茶的滋味。

人間四月天-初見康橋 (圖:King's College)


King's College Posted by Hello


我跟一些同時到過劍橋跟牛津的朋友,還有同時在牛津與劍橋都唸過書的同學們聊起,大家都贊同” 牛津就像是個威武的紳士.” 劍橋則像個秀麗的大家閨秀。

今天跟M一早從牛津出發,搭了將近3 個半小時的車才到達劍橋,天氣相當的差,幾乎就像是徐志摩被林徽音拒絕感情的那種陰沉,天空滴滴答答的直下雨,溫度又相當的低,幾乎沒有四月天的美感…..這位閨秀名門耍起小脾氣,不給我跟M好臉色看。我們倆在Drummer Street下車後,就從Trumpington Street 方向前進,今天Punting,還有看King’s College, Queen’s College, Trinity College 是我們半日遊的重點。
雨漸漸的停了,慢慢的天氣放晴了,我們在Trumpinton Street 的街首,映入眼簾的,是劍橋的Judge Business School。跟牛津SAID Business School 走日式簡約風格比起來,這棟建築走的是繁複,揉合中東跟現代的風格,遠看相ㄧ座阿拉伯城堡,近看像ㄧ座樂高積木,堆疊層次相當的繁複,唯一跟牛津商學院有同工之趣的地方就在於---商學院這種建築物基本上是牛津劍橋兩個古老校園的怪胎,總是難以跟牛津劍橋喝成ㄧ器,因此兩校的商學院基本上都是位於校園的偏郊區,以保留牛津劍橋原來的風貌。
再往下走,就越來越迷人了,我們經過了皇后學院,國王學院跟三一學院,這是劍橋的三大學院,事實上劍橋學院裡面的規劃是比牛津主要的學院要大器許多,光是這三大學院,就殺死了我跟M的ㄧ堆底片,劍橋的校園比較不擁擠,當然也可能是現在剛好是復活節假期原因,不過整體來看,是比牛津更有秩序,更加恬靜,就像個女孩般,靜如處子,動如脫兔,就是風情萬種。

問我喜歡牛津還是劍橋,當然是各有特色,難以論斷,不過以我替劍橋Blog 三篇文章的比例來看,我應該是比較偏愛劍橋……..


“行程檢討”: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別了康橋….
沒有Punting以及喝茶是此行最大的遺憾
我下次會再來……

Monday, April 04, 2005

劍橋--栔子


Cambridge Posted by Hello
我跟M都是"人間四月天"這部連續劇的戲癡,我們因此決定在四月天裡探訪劍橋,行前當晚,我並沒有對劍橋旅遊景點作太大的功課,反而是找出徐志摩的幾首詩跟幾段散文,想替明天的旅程先抓出點感覺...

曾經家族學長寄給我用黑白照片勾勒出的劍橋,那種迷濛,神秘,含蓄但又有深沉的美,真的深深令我倒抽一口氣,抽離繽紛的色彩看劍橋,可以美的更脫俗,進入更高的層次.....有時反而覺得繽紛的色彩是種累贅,更顯俗氣....

徐志摩的幾首康橋的詩歌,把劍橋描繪的栩栩如生...但這次我想強調的徐志摩,倒不是他的作品對英國觀光收入所做的驚人貢獻,而是我對徐志摩對感情的勇敢表達,是相當佩服的,他個人赤裸裸的感情,沒有經過修飾的表達,對週遭人的衝擊與殺傷力不比原子彈的威力....看了下面幾首散文,我幾乎可以判定徐志摩的心志年齡可能只有7-14 歲左右,完全的赤子,完全的坦白.就像個小孩一樣不經原始,他這樣的ㄧ個人,得年31 歲以飛蛾撲火般的精采的結束人生,倒也是上天對這位詩人格外的疼愛.....我真的難以想像這樣一位率性的人,該如何跟一個教條,禮教化的社會磨合,屈服,最後的徐志摩一定是不可愛了...也就失去他的真了....


栔子

一個人應該有屬於他自己的感覺,
如果沒有他就不算是個完整的人,
做為一個人就應該知道自己生為何生死為何死
盲從和麻木是做人最大的悲哀
我不願意這樣去做
我憎恨妥協我鄙視虛偽
可是我現在活著就是這個樣子
我真不能想像我要這樣去活一輩子
-----------------------------------------------------------------------------------------
在康河我上不了岸
我連一根浮木都找不著漩渦
將我整個人漩進去我掙扎
可是水草絆著我
我喘不過氣幾乎要窒息然後,
我放棄於是我覺得自己在沉
又沉沉到一種莫名的狂喜和痛苦裡

希望隔天的行程裡,我跟M都能夠跟徐志摩一樣的奔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