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September 23, 2004

Locked out! 牛津版八掌溪事件!


Locked out Posted by Hello

難忘的一晚:驚魂未定
這個星期日,我並沒有出門玩耍觀光,雖然陽光亮麗,不出去走走實在是太浪費了,不過剛搬進宿舍,還需要補給一些民生用品,晚上台灣同學要聚會,我也得準備ㄧ道菜參加,就到Mark & Spencer 去買點ㄦ用品。

第二週後,生活也慢慢上軌道了,現在我開始買點菜,英國超市裡各種香料與青菜應有盡有,對於習慣西式烹調方式的我來說,並不是太困難。琳瑯滿目的香料最是令我感到驚喜,英國超市反映著是西歐,北歐,中南歐,還有北非與中東等地的飲食文化,相當的多元,所以如果好好研究的話,是可以不必做英國食物的奴隸的。

我挑了一瓶Mediterranean Style 地中海特色的Mixed Herbs 混合香料,是artichoke puff pastry bites朝鮮薊 類似粉撲的觸感。我再挑了一些洋蔥、Sliced Mushrooms 跟雞胸肉,做了地中海洋蔥雞肉炒磨菇,色相差了點,不過味道還不錯。晚餐在台灣同學家用餐,他有一位對品酒飲食相當有研究的朋友,是一位北非人,由於他的母親是斯里蘭卡人,所以對於亞洲文化相當有研究,他對算命,星相,手相相當有研究,大家談的更加融洽。

回家後,把廚房整理一下,打算回房睡覺,這才發現我把Key 留在房裡,也就是在半夜12點,我沒法回房睡覺,我最怕的事情終於發生了。
室外10 度左右的低溫,這是真的叫天不靈,叫地不應,其他三位室友都是男的,也都在睡覺了,我壓根不想要去敲人家房門,我只穿著襪子,ㄧ條長褲,還有毛衣外套,跑去找警衛拿備份Key,警衛為難的說,備份Key 還沒有打,真是嗚哩哇拉。前晚,我就睡在廚房一晚上,受困8個小時候,剛剛終於獲救。

經過這次受困事件後,我開始可以體會遭遇山難,地震而被受困的心理壓力,尤其是八掌溪事件(水牛版或工人版),生物在面對無法抵禦的環境,我依稀可以看見他們因為恐懼而扭曲的臉,在黑暗前面瑟縮的身體,失去方向的掙扎。

我希望這次我的犧牲能夠作為牛津住宿同學的借鏡。大家ㄧ定記得攜帶Key.

Sunday, September 19, 2004

Oxford Adventure


Oxford Adventure Posted by Hello

奇妙的一天
看到Wiley 談到未來一年MBA 的功課是是如何的緊湊與高壓,我得趕緊趁著開學前的這兩週搶住時間來好好深度遊覽一下牛津的千萬風姿。

前晚睡前規劃了一下行程,打算先把附近University Park(請參考www.parks.ox.ac.uk.), 與牛津博物館的祖爺Ashmolean Museum, 完整保存恐龍T-Rex的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這幾個景點都是在目前我暫居St Hugh’s 附近,下週搬到Castle Mill 附近後,幾乎是少有機會來這兒。

大器的草皮,連牛津的拉布拉多犬都比我還要幸福
早上八點左右我就到University Park 公園(1853年),這是一個有將近兩百年歷史的生態保育公園,其中有些地區早在17世紀就已經是當時牛津城的休閒活動之用。這公園的部分地方的土壤成分相當的稀鬆,再加上河流沖刷帶來的石礫,有些地方的林像中斷,不過這倒沒有影響到公園的景致,寬廣的草地,低矮的灌木花叢,依舊努力盡忠職守,散發出鮮脆的绿,毛絨絨的觸感,引誘著人們以綠草為衣,躺在草地上發懶,曬太陽。這公園佔地91英畝(一英畝相當於1224坪),相當開闊的草地,顯得格外的大器,大安森林公園跟University Park 相比,則是顯得小家碧玉許多,兩條拉布拉多犬在草坪上恣意的玩著接丟球的運動,陽光照耀下,犬兒開心的跑跳追逐,我不由得想起曾經養過一隻得了憂鬱症的波克夏,台北可以給狗狗活動的地方有限,再加上工作忙碌,幾乎是不可能天天帶著狗兒運動,看著牛津的狗兒,讓我有種人不如狗的唏噓。

今天上午的天氣相當的清爽,冰冷的風但夾著溫暖的陽光,這種感覺就像是蓋著大棉被吹冷氣般的暢快。University Park 展現各式各樣的色調,即便連綠色也有淡綠,芥末綠,靛綠,未熟透的蘋果綠,加了奶的綠,這麼豐富的色調真的忍不住要我跪著親吻這大地,面對這片鮮活的公園風景,肯定是畫家靈感啟發的來源。事實上我還是很難相信,我真的置身在牛津裡面。

University Park 出口就是公園路Park Road 往南走,只要是有長眼睛的,很難不被一棟紅白相間的建築物所吸引,查了一下地圖,這就是Keble College,牛津有名的College 之一。我對Keble 的一個印象就是”很紅”。這棟College 在1870 創立,有將近150年的歷史之久,最早的傳統規定是只能收英國國教徒的學生Pure Anglican College. 當初Keble College 的設計師William Butterfield 大膽使用紅色磚頭與白色相間的色系,在當時被視為輕挑不體面與不莊重Indecent,而招來諸多的批評。聽說當時成立的Society for the Destruction of Keble 拆毀Keble 學院的學生社團目前還存在,目的就是要拿掉紅色磚頭,不過以Keble College 每年收到踴躍的入學申請來看,這間College 還是諸多College 人氣指數居前的學院。聽說Keble College 的學生相當擅長划船,rugby 英式橄欖球,也以大口喝酒瘋狂牛飲著名,這似乎跟該學院的教條:簡單與服從的規定大相逕庭。

雖然Keble 學院當時的建築風格並不獲得牛津人的喜悅,不過這棟紅色磚頭色系的學院在經過了一百多年後,原來鮮豔活潑的紅色磚頭上面沾暪著青苔,斑駁的石斑,清藤爬滿著Kebel 學院外牆,掩蓋著原本的色調,取而代之的是一種穩定心情與鎮定效果的寶石紅,很美的學院。我原本只打算在門口拍張Keble 學院的建築外觀,不過剛好遇到Keble 學院的學生,相當熱情友善的帶我進入學院參觀(一般來說,觀光客是無法進入學院內學生餐廳,圖書館等地方),這位Syahril Abdullah (姑且稱呼他為阿布都拉)的中東學生,目前正在攻讀臨床醫學博士,他帶我參觀了College 內的教堂Chapel,學生餐廳Hall room.這裡的學生餐廳就如同Christ Church 學生餐廳一樣氣派,就阿布都拉的說法,最早哈利波特拍片的景點原本是要選擇Keble College,後來因故作罷而以Christ Church 為拍片景點,所以如果看官們不想要到Christ Church 跟著觀光客湊熱鬧,倒是可以考慮Keble College。

我在學院的草坪,餐廳,教堂,戶外休息間都拍了一些照片,再這裡唸書的學生一定是相當幸福的。


阿布都拉先生邀請我如果時間寬裕,可以跟他到博物館看看魔戒的展覽,我原本打算下一個Ashmolean 博物館的行程就暫且延後,選日不如就撞日,跟著阿布都拉去看看魔戒的展覽吧! 到了Keble College 的小展覽館,我這才知道魔戒首部曲是在1954年七月份出版,當時一本魔戒的書價格是1.05 英鎊,當時成功的賣出3000本,不但是打平成本,也小有獲利,作者John Ronald Renel Tolkein 托爾金(1892-1973),在1925年被聘為牛津大學教授 Professor of Anglo-Saxon at Oxford。


由於阿布都拉先生中午還有約,所以我們互留聯絡電話後就暫時告別,隨後我就打算以博物館為主的行程,離Keble 學院不遠處就是圖書館之祖:Boldlein Library(請參考www.bodley.ox.ac.uk)。Boldlein 圖書館在牛津學生的口裡是以Bod 稱呼,頗為平易近人,這圖書館除了是大不列顛王國6個完整藏書的圖書館之一(Copyrights library),也是牛津城觀光的不可漏掉的景點,最近幾次前蘇聯總理戈巴契夫、南非總統Nelson Mandela 、克林頓總統與英國重要王室成員來牛津參訪都被帶到Bodlein 圖書館參觀。

目前Bodlein 圖書館主要是由在1602年成立的前身是牛津大學歷史最悠久的學生上課與考試講堂(The Divinity School 1427年),Bodlein圖書館,與儀式活動中心(the Sheldonian Theatre 1663年成立)所構成,基本上整個Bodlein 就是反映15-17世紀的建築特色,高達400年的藏書歷史,中國人說的書海無垠,用於Bodlein 圖書館是相當的貼切。我跟圖書館員小聊了一下,這圖書館裡有30個閱讀室Reading rooms,2663個閱讀座位,所有在大不列巔王國出版的書籍、雜誌與期刊都會被Bodlein 收做為藏書,最近幾年的新增藏書量是以每年300,000本的速度成長,而目前總藏書量700萬冊,用於藏書的書架櫃疊起來相當有180公里之長。所以學生們如果告訴教授『I can not find the book in Bodlein.』基本上就是天大的謊言,最爛的藉口,不過這主要也反映出該圖書館藏書之豐富。

The Sheldonian Theatre是最吸引觀光客的景點,六月份牛津大學Encaenia Ceremony 創校紀念日就是在這裏舉辦的。這裡也是電視影集與電影導演拍片取景的熱門景點,英國影集Inspector Morse 與電影Madness of King George III與、哈利波特都在這裡取過景。

坐落在Bodlein 圖書館旁,也是一個相當有看頭的景點: Radcliffe Camera,這是牛津天空上美麗的天際線之一,也是牛津大學風景明信片上最常被取景做為牛津建築的代表作。Radcliffe 是牛津大學教授Dr John Radcliffe(1650-1714年)過世遺留大筆遺產,捐贈給圖書館經費用,因此就把建築物之一的屋頂以該博士為命名紀念。Redcliffe Camera 屋頂下,也是一個藏書圖書館,主要是以醫學與藥學為主的藏書館。這裡曾經有段相當有名的歷史: when the head of state of the Allied Powers 【the British Prince Regent,the Czar of Russia,the King of Prussia and Marshal Blucher】met in the reading room for a banquet to celebrate the defeat of the Napoleon Bonaparte.


1860年代左右,Radcliffe 圖書館被整合到Bodleian 圖書館下,該建築物被叫做Radcliffe Camera 的歷史背景在於:當初校方擬定Bodlein 圖書館與Radcliffe 圖書館整合的規定,以拉丁文”Camera”也就是英文的”room”來稱呼Radcliffe 圖書館,而得Radcliffe Camera 其名。

之前稍微點到的牛津大學歷史最悠久的學生上課與考試講堂(The Divinity School 1427年-1488年),容我稍微補充,這個講堂在1427年開始興辦之後,總共花了將近60年的時間才竣工,主要是隨著學生人數的增加陸續新增加講堂。這棟建築物最有特色的就在於屋頂建築,精緻的雕工代表當時大學對英國皇室的忠誠,對於教會權威的敬畏(當時的大學是以教會與國家的僕人自謙)。一直到1987年之前,Divinity School 都是靠著幾扇窗戶為內部空間的自然照明,ㄧ直到1987年才購置照明設備。

Bodlein 圖書館就耗掉我大半的時間了,下午在Broad Street 的Merton點了被米其林五星級主廚評選為最好吃的潛水艇三明治,我選的是人氣指數最高的泰式雞肉搭配香菜為主餡,2鎊左右,回頭看到排在我後面的人潮至少有十個以上,結論是,我給這他五顆星。

在下午時間,我馬拉松式的造訪博物館: Museum of The History of Science 自然科學歷史博物館(www.mhs.ox.ac.uk),這博物館就靠近Bodlein 圖書館、Broad Street 路上,主要是陳列有關數學、天文儀器為主。大量的參觀圖書館與大量的閱讀展覽文字,並且主動的跟館務人員聊天,我希望能夠開始培養對英式語法的感覺。囫圇吞棗了半天,希望不要消化不良就好。

後記:這天的牛津參觀是相當的豐收,漸漸發現到,牛津的人是相當友善,對於問路、協助拍照等都是相當願意提供給我援助的,我愛牛津,真的,這幾天都像是做夢般的那麼的超現實,那麼的快樂。